早搏是一种非常常见的心律失常。几乎100%的心脏病患者会有早搏,而90%的没有心脏病的健康人会有早搏。早搏的原因不同,风险也不同。
首先,为什么心脏会有早搏?
心肌细胞是自律的,可以发出自己的搏动信号。在正常情况下,每一次心脏搏动都首先由窦房结细胞发出搏动信号,然后传递到整个心脏,称为窦性心律。如果窦房结以外的心肌细胞也发出搏动信号,会导致心脏早搏,称为早搏。
早搏信号可能来自心室、心房或房间结。室性早搏是常见的。几乎所有患有冠心病、高血压性心脏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肌病和其他器质性疾病的心脏病患者都会有早搏;药物过量或血钾水平异常也会导致早搏;90%的健康人也有早搏症状。
二、有些早搏风险不大
许多人担心他们的心脏问题,因为他们发现自己有早搏的症状,但大多数早搏不会影响血液动力学的变化。只有少数可能导致恶性心律失常并威胁生命。
中青年人群的主要早搏类型是生理性早搏,又称功能性早搏。没有特定的病理因素。它通常是由精神紧张、过度工作、吸烟、酗酒或喝浓茶和咖啡引起的早搏。一般来说,它会在休息、睡觉和锻炼后痊愈。
功能性早搏不会影响身体健康。平时注意工作与休息的结合,保持乐观的态度,有规律的工作和休息,进行适当的饮用刺激性饮料,可以控制早搏的发生。
三、病理性早搏需要警惕
应注意病理性早搏,如各种器质性疾病,如心血管疾病、瓣膜疾病和心肌病,或由甲亢和药物中毒引起的早搏。
老年人的早搏大多与心血管疾病有关,可能是一种疾病“背景性早搏”一般不会引起症状。但是诊断出心脏病的人要提高警惕,避免心律失常。
如果早搏时出现明显的心悸、头晕等症状,需要积极治疗。每天早搏次数超过5000次,甚至达到1~2万次,也需要积极治疗,因为早搏过多会增加心脏负担,可能导致长期心力衰竭。
四、早搏的诊断可以预防心脏病
早搏是许多心脏病的前兆症状,因为有“三高”早期诊断早搏对预防心脏病有重要意义,但是很多人不能及时发现自己的早搏症状。
有些人在发生早搏时,心脏可能会出现“怦怦”疯狂跳跃的症状。然而,许多人在早搏时没有症状。只有当早搏影响心脏的血液供应、疲劳、头晕或诱发,加重心绞痛、心力衰竭,甚至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时,他们才知道自己有早搏。
心电图检查是诊断早搏的主要手段,但大多数人的早搏不会有规律地发生。它可能每隔几天、几周甚至几个月发生一次。如果你去医院做心电图检查,如果你没有碰巧遇到早搏发作,就会发生漏诊,给自己留下隐患。
建议患有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等“三高”老年人,准备一个可以随身携带的心电图,可以随时随地进行自我心脏监测。可以及时及时“抓住”早搏,记录心电图,及时发现心脏病的线索。
五、如何治疗早搏?
功能性早搏不需要治疗,只有改善健康的生活方式才能实现“不药而愈”。但是频繁的早搏是无法控制的,会损伤心脏;此外,早搏发生在心脏病的基础上,有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和猝死的风险,需要积极治疗。
在控制原发性心脏病的基础上,可在医生的指导下使用洛尔类药物、抗心律失常药物、钙通道阻滞剂等药物来控制早搏。如果药物无效或不能忍受药物的不良反应,可以考虑导管消融,大多数人可以治愈。
综上所述,早搏患者应全面了解自身疾病,平时进行自我心电图监测。定期到医院复查,与医生沟通。合理安排休息和活动,在医生指导下使用药物,控制疾病进展,防范风险。
温馨提示
倘若您想了解更多什么叫心脏早搏?_哈尔滨治疗早博的医院相关信息,您可以拔打免费客服热线 : 0451-55557732 或直接与 在线客服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