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国成年居民高血压的发病率 27.5%,换句话说,我国每4名成年人中就有1人患有高血压,患者人数高达2亿-3亿亿。
高血压有前兆
不要忽视这些信号
高血压早期的症状是什么?
怎样避免被高血压“盯上”?
头部
头晕、头痛是高血压常见的早期症状。一天之内,高血压引起的头痛经常发生在早上6点~10点及下午的16~18:00,由于这两个时期血压会升高,在此期间头晕和头痛的可能性也会大大增加。如果你经常觉得你的头很重,甚至在两个时期有明显的嗡嗡声,严重的病人甚至脸颊发红,你需要在这个时候保持警惕。
睡眠
调查显示,与血压正常的人相比,高血压患者失眠的几率更高,可达40。%~60%。高血压会导致交感神经系统和大脑皮层的持续活动,增加兴奋性递质的分泌,从而导致失眠。因此,失眠是高血压早期的典型症状之一。
身体
肢体上的血管位于血液循环系统的末端,再加上高血压给血管带来的压力,血管的压迫感部分集中在肢体的血管上。
更常见的是身体末端有麻木感,如手指和脚趾,经常感到麻木或蚂蚁爬行,或者手指不灵活,无法正常“使用”手指。如果你的四肢麻木,并且持续很长时间,应该及时去医院。
擅长伏击的高血压
又称“无声杀手”
在平静的岁月里,看似无症状的平静岁月
身体的各个器官一刻也没有受到它的破坏
难道不觉得有必要吃药吗?
除了少数血压非常高或急剧升高的情况外,大多数高血压患者感觉不到。这是因为高血压通常病程较长,并隐藏,随着全身器官损伤的逐渐积累而加重。如果你能在高血压的早期阶段进行干预,也就是在症状出现之前进行干预,只要血压得到很好的控制,你就可以尽量减少损害,延长寿命。
换句话说,没有症状并不意味着没有损害。当患者感到不舒服时,这表明肉眼看不见的损害增加了很多,对心脏、大脑、肾脏等重要器官造成了不可逆转的损害。此时,服用药物来控制血压有点晚。
高血压会导致全身性血管疾病。换句话说,只要有血管,就会对全身造成损害。最大的损害是心脏、大脑、肝脏和肾脏,这是维持生命的重要器官。
心脏供血不足,导致心肌梗死,心力衰竭,最终导致死亡。
脑供血不足,最终会导致脑萎缩、脑梗死,甚至痴呆。
肾功能受损,最终导致肾衰竭、尿毒症,不得不依靠分析来延续生命,价格昂贵。
眼动脉硬化,视神经水肿,视网膜外渗,出血,视力受到影响,逐渐失明。
一旦出现高血压损伤,就无法修复和逆转,只能缓解发展速度。当上述症状出现时,服药为时已晚。因此,即使没有不适,我们也应该尽快就医,规范全面治疗,最大限度地减少损害,以尽可能延长我们的生命。
一旦患上高血压
一般会伴随一生
但是通过积极的预防和管理
能有效控制血压
改变现状的方法
坚持服药
伴随着年龄的增长
血压升高是正常的
可事实上
高血压的病因非常复杂
与遗传、饮食、不健康的生活习惯等有关。
那怎样才能正确应对高血压呢?
重要的是早期辅助治疗
在饮食和生活习惯方面,高血压患者应该
注意以下几点
01
合理膳食
要遵循低盐、低脂、低热量的原则,注意饮食结构的合理配置,多吃蔬菜和水果。
少吃腌肉和蔬菜。少用高钠调味品,如酱油、油耗、色拉酱、番茄酱和汤包;使用天然调味品,如洋葱、生姜、大蒜、胡椒、柠檬等。
不能低估椒盐饼干、奶酪、海蟹、酵母粉、酵母等,这些食物中也有你意想不到的钠含量。
02
戒烟
烟草中的尼古丁会刺激中枢神经和交感神经,加速心率,促进肾上腺释放大量儿茶酚胺,使心跳加快,增加收缩压和舒张压。
03
限酒或忌酒
大量数据显示,饮酒量与血压水平呈正相关。尤其是中年人,更需要适量饮酒,最好避免饮酒。
04
坚持运动
每周五天,进行一次 30 有氧运动,包括步行、跑步、打太极拳等,运动以中低强度为宜。
但是,患有严重高血压或心力衰竭等并发症的患者,最好先控制病情,不要急于运动。
05
减体重
肥胖是高血压的危险因素之一。研究表明,超过正常体重25公斤的肥胖患者的收缩压可高于正常人1.33千帕(10mm汞柱)和0.93千帕(7mm汞柱)。
06
充足的睡眠习惯
如果你晚上睡不好,中枢神经系统就不能得到更好的休息,甚至因为失眠而引起焦虑,导致血压升高,容易产生异常血压变化规律。建议每天睡8小时。
07
缓解压力的积极情绪
当工作和生活中有很大的压力和精神紧张时,身体会代谢儿茶酚胺,导致血管收缩,增加排血阻力,增加血压。因此,我们应该学会自我缓解压力。
高血压患者应避免过度的情绪、紧张、焦虑、焦虑,防止发脾气,保持积极的情绪,保持良好的情绪。
以上都是关于日常生活中的注意事项
都是最基本的要求
能做到的话
对于控制血压有很大的好处
控制血压
最重要的是
08
坚持服药
只有合理用药,才能有效地减少心脑血管事故,避免高血压肾病等并发症的发生。
另外,在服药过程中不要自主断药、换药或减量,要定期复查,根据医生的建议进行调整。
温馨提示
倘若您想了解更多高血压的症状前兆_哈尔滨看心血管哪家医院好相关信息,您可以拔打免费客服热线 : 0451-55557732 或直接与 在线客服 沟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