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饮食习惯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康复有很大影响。根据饮食习惯的改善,可以有效提高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寿命,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许多人知道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该减少钠盐的摄入,但这是不够的。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要求非常复杂,有些营养需要减少,有些需要额外补充。因此,根据患者自身情况制定科学的饮食计划是非常重要的。现在我们来谈谈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如何注意日常饮食。
一,心力衰竭与饮食有关
慢性心力衰竭是一种常见的临床心血管疾病,常见于老年人。据统计,中国近2.3%的55岁以上患者或多或少患有心力衰竭,近10%的75岁以上患者患有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是严重危害老年人晚年身心健康的疾病之一。
根据现有的研究结果,老年心力衰竭患者的预后通常很差。男性的五年存活率只有25%,女性的存活率约为38%。其预后与肺癌、甲状腺癌等恶性肿瘤非常相似。根据对因素的进一步探索,发现生活中的饮食习惯是决定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之一。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日常饮食对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重要性。相关研究表明,通过建立良好的饮食习惯,可以有效减轻心脏负荷,限制炎症反应,减少或减缓心脏结构的重塑,改善心脏泵血功能,从而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
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原则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饮食与某些疾病有明显的不同,因为他们的病情比较复杂。他们不能简单地补充或减少某些营养素。相反,他们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有针对性的饮食计划,以实现增减、营养搭配和适当。他们遵循以下原则:
1、防止增加心脏负荷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心脏搏动能力下降,他们的前后心脏负荷通常较重。因此,他们必须适当地进食,不能盲目地大剂量调整。特别是对于可能增加心脏负荷的物质,我们必须限制剂量,以避免影响心脏功能,从而防止心脏负荷增加,同时满足营养需求。
2、全面、均衡、适量的营养补充剂
由于心脏供血功能下降,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全身器官往往功能不足,尤其是消化道。由于心脏动力不足,慢性心力衰竭患者的胃肠道容易出现血瘀,导致胃肠道消化功能下降。临床表现为食欲不振、进食后腹胀、腹痛、消化功能障碍等,很容易导致各种营养素的摄入和吸收异常,导致患者营养缺乏。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必须全面平衡营养补充,同时适当补充负担,防止补充加重。
3、注意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
由于慢性心力衰竭的复杂性和多变性,许多因素会影响营养要求,如是否服用利尿剂、血压是否也称、肝肾功能异常是否合并等。因此,目前还没有统一的营养补充计划。临床上,我们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和专业测试结果,制定个性化的饮食计划,避免盲目跟随。
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限制这四种物质的摄入量
1、钠
钠离子是维持人体血压的先决条件之一。过量摄入钠盐会导致大量水分储存,导致血压升高。过高的血压会加重心脏后的负荷,诱发或加重心力衰竭。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必须吃清淡的食物,同时限制钠盐的摄入。需要强调的是,有限的摄入量并不是完全没有摄入量,而是在满足日常要求的情况下定量摄入量。一般建议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坚持清淡饮食,钠盐的日摄入量应限制在3g左右。如果患者同时服用强效利尿剂(如呋塞米、氢氯噻嗪等),可以增加到5g左右,同时需要定期监测。
2、水份
健康的人体每天需要大约2000毫升-2500毫升的水分,而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比正常人需要更少的水分,因为他们通常活动少,并且经常合并肾功能减退。过量摄入会加重心脏的前负荷,加重心力衰竭。临床上,建议轻度慢性心力衰竭患者每天可摄入约2000毫升水平;如果肾功能异常,液体摄入量可限制在每天1000毫升-1500毫升;一些肾功能正常的患者同时服用利尿剂,每天的总液体摄入量可限制在2000毫升。
3、糖份
糖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通常会因为运动量减少和物质代谢缓解而恶化,因为吃太多糖会导致病情恶化。研究发现,吃太多蔗糖和果糖会增加心脏舒张和收缩末期的压力,降低射血分数,导致心室肥大和心力衰竭。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减少果糖和蔗糖的摄入,尽量不要吃高糖饮料和食物。
4、脂肪
大量研究发现,饱和脂肪酸摄入量是加剧心力衰竭的主要危险因素。大量摄入饱和脂肪酸会促进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促进炎症因子的形成和释放,还会诱发心率异常,这会加重心力衰竭。因此,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应注意低脂食物,特别是饱和脂肪酸的摄入量,如果体质稍胖的患者应主动减肥和锻炼,并注意血脂水平。
温馨提示
倘若您想了解更多心衰患者如何注意日常饮食_哈尔滨治疗心衰医院排名相关信息,您可以拔打免费客服热线 : 0451-55557732 或直接与 在线客服 沟通。